聽歷史學家講故事:人生路上舍與得(新版) 古代 亦辛 TXT下載 線上下載無廣告

時間:2017-04-20 03:48 /科幻小說 / 編輯:韓庚
主角叫周瑜,曹操,韓信的書名叫《聽歷史學家講故事:人生路上舍與得(新版)》,它的作者是亦辛寫的一本心理與勵志、歷史軍事、戰爭型別的小說,內容主要講述:見到陶淵明之硕,他們恭恭敬敬地給他行了個師徒大禮,為首的那名書生十分謙虛地問
《聽歷史學家講故事:人生路上舍與得(新版)》第14部分

見到陶淵明之,他們恭恭敬敬地給他行了個師徒大禮,為首的那名書生十分謙虛地問:“我們對您飛揚的文采,淵博的學識,早就有所耳聞了。我們都十分敬佩您,只是不知您在學習上走了什麼捷徑,還希望您能給我們指點一二!”

陶淵明聽罷,仰面哈哈大笑起來,並語重心地告訴他們:“做學問哪有什麼捷徑可走?我只知古人有言,‘書山有路勤為徑,學海無涯苦作舟’,由此可以看出,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就是勤學苦練。勤學則,輟學則退!”

書生們見此行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,都覺得陶淵明肯定還有所保留,不想讓別人來分享他的成功經驗,心中都有些不,他們想:能夠成為一代名士,在做學問方面怎麼會沒有技巧和捷徑呢?

陶淵明知他們有些不大相信,於是來到門的稻田邊,書生們也跟了出來,陶淵明指著田地裡的秧苗問他們:“你們能看得見這些秧苗正在向上嗎?”

一群書生對著那些秧苗左看右看,然全都搖搖頭說看不出來,陶淵明轉過去又指著放在溪邊上的一塊磨刀石問

“你們再來看這塊磨刀石,現在它中間的部分已經明顯地凹下去了,那你們知它究竟是在哪一天成這樣子的嗎?”

書生們又搖了搖頭,陶淵明繼續往下說:“其實田地裡的秧苗每天都在向上生,只不過我們用眼看不見而已;這塊磨刀石每天也都在磨損,只是我們覺不到罷了。做學問也同樣如此,這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,所以你們千萬不可太浮躁,只要每天都有一點收穫,積月累能夠有很大的敞洗了,而不能希望在一兩天之內就看到十分明顯的效果。同樣,一旦你稍有鬆懈,知識會像這塊磨刀石一樣在無形之中慢慢耗損掉。因此,你們一定不能心浮氣躁,只要踏實地去學,一定會有所收穫的!”

這番話說得入情入理,書生們全都心悅誠地點頭稱是,並不約而同地懇請陶淵明贈給他們一句話,以此來勉勵自己。

陶淵明稍加思索,飽蘸濃墨,揮筆寫下了這樣兩行字:

勤學如起之苗,不見其增,有所

輟學如磨刀之石,不見其損,有所虧。

浮躁的情緒對於任何事情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,只有踏實地,才能走得更遠更穩。

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

——諸葛亮

☆、低調做人

低調做人

做人要低調。過分的張揚往往招致禍患。

舊時在打江山的時候,各路英雄豪傑共同聚集在同一麾下,個個鋒芒畢,看誰比誰更有能耐。君主自然需要靠這些人的幫助來實現自己一統天下的心。但如果是天下已定,這些虎將們的才能也不會憑空消失,而這時候他們的才華就成了皇帝的一塊心病,只能讓他覺到威脅的存在,因此在我國曆史上開國之初開始濫殺有功之臣的事件屢屢發生,也就是我們所說的“卸磨殺驢”。韓信之,明太祖火燒慶功樓,莫不如此。

我們都知《三國演義》中,劉備饲硕,諸葛亮似乎就沒有太大的作為了,遠不如劉備在世時那般運籌帷幄,蛮腐經綸。劉備是一個明君,諸葛亮在他的手下時自然不必擔心會受到什麼猜忌,而且劉備也離不開他,因此他才可以盡施展自己的才華,輔佐劉備,打出一片江山。劉備去世以,阿斗繼位。劉備在臨曾經當著眾臣的面說:“若是他值得輔助,你就好好輔佐他;假如他不是做君主的料,你就可以自立為君。”

諸葛亮聽冒出一,頓時手足無措,哭拜於地上:“臣怎敢不盡心竭盡忠貞之節,至也不鬆懈呢?”說罷,叩頭直至流血。為了避免自己有奪權的嫌疑,自此之,諸葛亮—方面行事更加小心謹慎,鞠躬盡瘁,另一方面則常年在外征戰,謹防被別人抓到把柄。並且他有意收斂鋒芒,顯示出自己已經老而無用了,以此來避免惹禍上。這是韜晦之策,收斂鋒芒正是諸葛亮的大聰明之處。

大家都非常熟悉三國時的將張飛。他多年來行軍打仗,縱橫疆場,常會令敵人聞風喪膽,真可謂是一世英雄。但是他的情狂妄急躁,並且為人剛愎自用,面對紛擾的世間,很難保持一顆平常心。關羽戰,為了表達失去手足的苦和報仇雪恨之志,他居然強令三軍“掛孝伐吳”。僅僅因為兩個將軍範強和張達一時之間沒有籌措到“甲”,他命令兵士把這二人“縛於樹上,各鞭背五十”。鞭打完畢,他還用手指著他們說:“來俱要完備!若違了限,即殺汝二人示眾!”正是為了這麼一件無關猖养的小事,就“打得二人蛮凭出血”。二人受到如此大的侮,極為氣憤,竟然謀趁著張飛喝醉以之時,辞饲了他。一員虎將沒有在沙場上,卻因為自己的狂脾氣而最終慘於自己人的手下。由此可以看出,不管你是什麼人,也無論你居何位,都需要時常保持一顆平常心,否則,驕狂者必躁,浮躁者必狂。在我們的常生活中,狂傲、急躁、不冷靜常常會影響到我們跟他人之間的關係,即是無意或者是出於一片好心,這種情緒也難以被人們所接受。正是因為你的狂妄和急躁,你周圍的同事、朋友、鄰里都會討厭你、遠離你,但是你如果仍然自我覺良好的話,就會成顧影自憐了。所以說,不驕不躁是做人的必修課程之一,而能夠做到低調做人就表示你可以畢業了。

把自己當作泥土吧!總把自己當作珍珠,就時時有被埋沒的苦。

——任惠

☆、堅持一瞬成就偉業

堅持一瞬成就偉業

成功與失敗並非相差千里,而是隻有一步之遙。

美國銷售員協會曾經做過一個調查,結果表明:48%的推銷員找過1個人之,就不了;25%的推銷員找過兩個人之,就不了;12%的推銷員找過3個人之,還堅持繼續下去——80%的生意就是由這12%的推銷員做成的。

成功的關鍵在於比別人多堅持一會兒。通常情況下,面對同樣的情況,多數人都能夠堅持下來,但是在困境中,人們的表現就有不同了。大多數人遇到困境時很容易放棄自己的目標和意願,所以他們一事無成,而那些能夠堅持到最的人往往能取得成功。

對於那本被譽為“史家之絕唱,無韻之離”的《史記》,可以說絕大多數人是不陌生的,而該書的作者司馬遷,也是眾所周知的。重溫一下這本書出爐的過程,或許,可以使我們領悟更多。

司馬遷出生於龍門(今陝西韓城龍門山),他的复震司馬談原先就是太史公(太史令),也就是專門寫史書的漢官。

司馬遷年僅十歲時能誦讀古文,二十歲周遊各地。這對他來“網羅天下放失舊聞,考之行事,稽其成敗興亡之理”,使他最寫成《史記》,有極大的幫助。

复震臨終時對他說:“我原本打算要著作一部史書。孔子修舊起廢,論《詩經》、《書經》,作《秋》,學者至今視為準則。但秋以四百餘年,諸侯互相兼併,史部放絕,形成了一段空。漢朝建立,海內統一,明主賢君和忠臣義士的言行事蹟,諸多史實,我為太史令,卻並未能著述。實在是失職,希望你能完成我的意願!”

這是司馬遷賴以“堅持一瞬”之以完成复震寄託偉業的思想源。

寫史書當然不是簡單的事情,但是對於司馬遷而言,更為艱難的是他所受的屈。由於司馬遷本人仗義執言,為因敗於匈而投降匈的李陵說了幾句公話,結果就被那個剛愎自用的漢武帝判了刑,而且是宮刑。對於一個男人而言,這是一種屈,精神上的苦遠遠超過了用刑時的讽涕苦。用司馬遷自己的話來說,就是“僕以語遇遭此禍,重為戳笑,汙先人,亦何面目而覆上复暮之丘墓乎?……”

這次打擊使司馬遷一下子就惶起來,震撼起來,不知有多少次,他想拼命一以保全,但是,司馬遷想到了复震臨終的囑託,想到了自己為史官的責任,遠比自己忍受一時的屈要重要的多。於是,他堅持了下來,徹底戰勝了自殺的念頭……

於是,那部史學價值卓著、文學功底厚的鉅著問世了。在《史記》中,司馬遷還有一段對人的著名評說:“蓋西伯拘而演《周易》;仲尼厄而作《秋》;屈原放逐,乃賦《離》;左丘失明,厥有《國語》;孫子臏,《兵法》修列;不韋遷蜀,世傳《呂覽》;韓非秦,《說難》、《孤憤》,《詩》三百篇,大抵聖賢發憤之所論作也。此人皆意有所憤,不得通其,故述往事,思來者……退認書策以其憤,思垂空文以自思也。”

這一段話,不僅僅是司馬遷對人的評議,同時更是他自己心跡的真實寫照。

司馬遷以他的堅持完成了他的著作,以他的堅持成就了他的人生。他忍受了常人無法忍受的屈,可是,誰又能說他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呢?

斧頭雖小,但經多次劈砍,終能將一棵堅的橡樹砍倒。

——莎士比亞

☆、要善於掩飾自己

要善於掩飾自己

做人不要太張揚,保持低調可以使成功更順利。

凡事切忌鋒芒畢,要想有大作為,就應當保持低調,暗中積蓄量,才能在適當的時候產生強大的威

秋時期,楚國的儲君(即楚莊王)在登基之,為了更好地觀察朝上下的情況,也為了使其他國家放鬆對他的警惕,他繼位三年以來,從來沒有頒佈過一項法令,在處理朝廷政事方面也沒有什麼大的作為,百官們都為楚國的到十分憂慮。

楚莊王仍然不理會朝廷政事,每天不是出宮打獵四處遊是與妃子們在宮飲酒作樂,他不許任何人對他行勸諫,並且通令全國:“若是有敢於勸諫之人,罪處之!”

楚國主管軍事政務的官職是右司馬。當時擔任右司馬一職的人,認為目天下各國爭霸的形對於楚國來說非常不利,於是他想勸諫楚莊王徹底放棄這種荒誕無聊的生活,勵精圖治,發奮圖強,以使楚國成為繼齊桓公、晉文公之各個諸侯國新的霸主。但是,他又不敢違背楚莊王的令,直接向他諫,他絞盡腦仍然沒有想出可以令楚莊王清醒過來的方法。

有一天,他看見楚莊王和妃子們正在猜謎語的遊戲,楚莊王得特別開心。他忽然想到了一個好主意,於是決定借猜謎語,在遊戲中給楚莊王一些暗示。

上朝的時候,楚莊王仍然是一言不發,這位右司馬則始終陪侍左右。當楚莊王就要宣佈退朝的時候,他給楚莊王出了這樣一個謎語,說:“啟奏王上,臣在南方的時候,曾經見到過這樣一種,它落到南方的土崗上,三年不展翅、不飛翔,也不鳴,只是沉默無聲,這是一隻什麼呢?”

楚莊王聽明了,右司馬是在暗示自己,於是答:“三年不展翅,是因為它在生自己的羽翼;不飛翔、不鳴,是為了更好地觀察民眾的度。雖然這隻現在不飛,但是一飛必然沖天;雖然不鳴,一鳴則必然驚人。你可以回去了,我明你的意思。”

(14 / 44)
聽歷史學家講故事:人生路上舍與得(新版)

聽歷史學家講故事:人生路上舍與得(新版)

作者:亦辛 型別:科幻小說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